吾名
|
2021-11-19
|
11月18日,中國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,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林鳴榜上有名,光榮當選。截至目前,中交集團已有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2021年院士增選共選出中國工程院院士84位、外籍院士20位。本次增選后,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971位,外籍院士總數達111位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,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,為終身榮譽,于1994年6月設立。
林鳴,男,中共黨員,1957年生于江蘇,1975年參加工作,是一名具有40多年工程實踐經驗的杰出工程技術人員,現為中國交建總工程師。他參與過武漢三橋、潤揚大橋、南京三橋及港珠澳大橋等多項重大工程建設,從2005年至2018年,歷時12年主持了港珠澳大橋的島隧工程建設工作。
榮譽獎項、發明專利、發表著作情況
主持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建設,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,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5項、一等獎11項;授權發明專利67項(國外9項),中國優秀專利獎2項,出版專著8部,發表論文38篇;獲中國質量獎(個人)、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(主創人);被授予首屆“央企楷?!?、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。
主要工程科技成就和貢獻
林鳴在橋隧工程一線工作40年,主持建成我國首條、世界最長跨海公路沉管隧道,主持攻克多座國家重點公路橋梁工程關鍵難題,是我國公路橋隧領域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的帶頭人之一,在島隧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,創建“模式、技術、方法”深度融合的工程管理體系,為我國公路沉管隧道跨入世界領先國家行列作出重大貢獻。
主持研發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關鍵技術,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跨海島隧建造技術體系。發明“半剛性”沉管新結構,研發無粘結縱向預應力、“記憶支座”等關鍵技術,解決了世界首例沉管深埋難題。研發“復合地基+組合基床”隧道基礎新技術,創新“復合地基+組合基床”基礎結構,攻克深水基礎精細化施工難題,隧道沉降控制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研發跨海沉管隧道建造技術,創新免精調無潛水作業對接沉管安裝技術,發明整體式主動止水最終接頭結構,實現跨海沉管安裝核心技術的突破。創新深插大直徑鋼圓筒快速筑島技術,攻克結構體系和設計施工方法,成島時間從近3年縮短到7個月。
主持創建“模式、技術、方法”深度融合的工程管理體系,保障島隧工程高品質建成。構建適應性優化工程管理模式,創新動態優化路徑,防、糾錯機制,效率管理方式,形成具有應變、韌性、健壯特性的管理體系。集成創新智能化工程管理技術,構建融貫工程環境、過程、現場管理的“智”理體系,支撐工程精準決策、精準指揮,實現高精度工程管理。建立超大型跨海工程工業化方法,構建硬環境-軟環境-行為環境,實現安全、質量、進度、生態、成本一體化管理和提升。
主持攻克多座國家重點公路橋梁工程關鍵難題。在潤揚大橋、南京三橋等工程取得大跨徑公路橋梁架設與橋塔施工、深水基礎、深基坑等關鍵技術突破。
(中國交建)